一带一路网山东讯( 张洪兴 国际记者 张兆伟 报道)“荒台故址吊桓公”是临淄八大景之一。这里的荒台故址就是桓公台。
从临淄齐都镇来到这里,约摸走了二三里路。看上去,桓公台绿树满台,很有生机的样子。其正南立有标志性石碑:“桓公台建筑遗址”。导游介绍,此台地下夯土,基地是长方形的,东西长86米,南北宽70米,台顶分两层,现台高14米,为齐故城的制高点。
1981年,在南坡修建了百余级台阶。顺着台阶,我们来到了台顶,眼前是大片的开阔地,地理长满了绿绿葱葱的玉米。
而这里均属于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的宫阙遗址。桓公台又称点将台,在齐地流传着一首桓公重点兵的民谣:
“桓公五霸雄,戏说他‘无能’,将军凯旋归,桓公殿前迎。
颂令下马歇,骑士坐如钟,将军一挥手,嗖地歇了营。
小白心纳闷:‘我令何不行?’喝令重披挂,上马重点兵……
管仲忙劝谏,《主将》是准绳。桓公哑然笑,将主情更浓。”
这虽是一则民谣,却反映了这样一件事情,即姜太公那《六韬•主将》中“将即受命,上至天者,将军制之,下至源者”的军事思想在齐国军队中的影响,这也许正是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真谛所在。
在齐桓公小白登位不久,就要发动对鲁国的战争。当时管仲极力劝告:“主公刚即位,内部还未安稳,不可轻举妄动……”
齐桓公不听劝阻,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结果被鲁国打的大败。
这次战役的失败,正义和非正义不说,就是战略战术上也有许多问题,正是从这场战争开始,齐桓公才开始真正认识了管仲的雄才和韬略,对那一直耿耿于怀的一箭之仇才渐渐忘却了。
学过历史的人,是对那一箭之仇了熟于心的。
齐僖公死后,由长子诸儿继位,是为襄公,襄公蛮横暴戾,昏庸无道,致使朝纲失常,政局混乱,只得靠诛杀来稳定秩序,公子纠和小白一个身投鲁国,一个去了莒国。齐襄公成了孤家寡人。
这时和襄公积有宿怨的公孙无知,乘机联合大臣连称、管至父作乱,废齐襄公而自立。
第二年春,公孙无知因虐于齐国大夫雍廪,而被雍廪所杀。
在鲁国避难的公子纠得到了让他回国继位的消息,万分惊喜,鲁庄公命曹沫为大将,护送公子纠回国,这时齐国上卿高氏和国氏也悄悄遣使到莒国召公子小白回国。公子纠行至半路,管仲担心的禀告鲁庄公;“公子小白在莒国,他近我远,如果他先到国内就麻烦了。”
鲁庄公一听,心里着急,便采纳管仲的建议:“命你率几十辆战车,快马加鞭去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阻截公子小白。”
一路上,管仲快马加鞭,当赶到莒国的边境时,正碰上公子小白一行,在鲍叔牙的护卫下,正向齐国进发。管仲一看就明白了,急急的问道:“上哪去呀!”
“回国操办丧事!”小白警惕的回答。
“这事您哥哥会处理好的!”管仲有意阻拦。
鲍叔牙早已明白了管仲的来意,不顾过去和管仲的情谊,过来拦住管仲,旁边的士兵也操动枪械,一片哗啦哗啦声响,眼看就要打起来。
管仲见势不妙,虚晃一枪,回马就走,却突然转身,嗖的一箭,冲小白胸口射去,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而死。
管仲回来报告鲁庄公,鲁庄公以为大事已成,放慢了行军速度。可是等到来到城下时,小白已当上了国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
原来管仲的一箭正好射在小白的衣服带钩上,他深知管仲箭法百发百中,怕管仲再补一箭,便急中生智,咬破舌尖,佯装死去。
这时鲁庄公和公子纠只好进攻进攻齐国,企图武装干涉,夺取君位。齐桓公在鲍叔牙的辅佐下进行迎击,大败鲁军,直追到鲁国境内,鲁军不得不求和。
后来齐桓公采纳鲍叔牙的建议,借鲁庄公之手,诛杀了公子纠,其身边的大将召忽自杀,却独把管仲接了回来,鲍叔牙还亲自赶到边境迎接。
鲍叔牙在齐桓公继位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齐桓公要拜他为相。他坚辞到:“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
于是齐桓公真的不计前仇,拜管仲为相,又根据管仲的建议,任用了鲍叔牙、隰朋、王子成父、宾须无、宁戚等人,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团。
齐桓公为了霸业,不计一箭之仇,任用管仲,充分体现了齐桓公宽阔的胸怀和成就霸业的雄心壮志,也成为历史上人们称颂的佳话。(作者/张洪兴/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博士)
编审:梓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