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动态

再踏先辈足迹,回眸峥嵘岁月 ——革命老前辈张培道后人参观叶季壮事迹展

  一带一路网北京讯(特邀首席新闻观察员 鹤霖 报道)5月22日,江门市江海区滘头顺天里144号,著名的革命遗址赵家老宅前,来了多名特殊的参观客人,他们是已故江会大革命时代革命前辈、缅甸爱国归侨、中共江会支部书记张培道的儿子张新民(第一军医大学教授、广东省缅甸归侨联谊会副会长);孙媳妇寸迎新(江门市妇联原主席)等一行,他们走进这座百年老宅,瞻仰先贤事迹,心情非常激动。对于他们来说,这里叙述的当年岁月,正是他们父辈走过的风雨历程。窗外雨潺潺,回首从前事,大革命时期江会革命者叶季壮、张培道的革命故事再次萦回在每个人的脑际,往事历历如在眼前。

  顺天里赵家:曾掩护叶季壮脱险

  根据史料记载,百年华侨大宅顺天里144号,曾经在风雨如磐的大革命时期,掩护过革命家叶季壮脱险,这故事要从滘头赵家兄弟说起:

  话说江门市江海区滘头顺天里144号的主人是滘头乡华侨子弟赵廷献(又名赵慕韩)、赵廷谦、赵廷耀兄弟。1914年,赵氏兄弟依靠其父赵炳顺在海外的汇资,在江会地区创办《四邑平报》,其主旨为宣传教育和载录社会要闻。社址设在江门镇(今江门市区)竹椅街7号,之后迁回顺天里144号赵氏祖居,长子赵廷献担任总司理。由于时势的推进,民国初期的社会报纸渐趋宣传革命的风气,《四邑平报》概莫能外。赵氏兄弟应为最早从事革命活动的滘头乡人。1917年,赵廷谦邀请他在广东省立法政学堂的同班同学叶季壮参与其事并担任记者、编辑。

  叶季壮(1893-1967年6月27日),原名叶毓年,字耀周。政治家。1893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新兴县。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12年9月考入广东省立法政学堂。1914年毕业。曾在江门、新兴等地当过见习司法官、县署总务科科长。1915年创办学校,进行民主、科学的启蒙教育,组织新兴育才学术研究社,后受聘任《四邑平报》社长兼总编辑。1925年6月,领导成立江门总工会和支援省港大罢工的罢工委员会,率领江门工人游行示威,要求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叶季壮在192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四邑、五邑地委、新会县委书记,先后担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红军总供给部部长、八路军总后勤部部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叶季壮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贸易部部长,兼对外贸易部部长,在后勤、外贸、援外等方面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我党我军卓越的“红管家”。

  大革命时期,在江门从事革命工作的叶季壮以叶兢天之名经常在江门、新会的报章上发表传播革命的时政文章。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叶季壮转移到澳门,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同年11月,中共五邑地方委员会成立,叶季壮被任命为地委书记,兼任五邑暴动总指挥部总指挥,组织和发展五邑革命军(又称红军)。1927年1月至4月任中共广东四邑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兼任广东新会县委书记。同年5月至1928年1月任中共广东五邑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兼中共广东新会县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 据赵氏后人卢智斌介绍,当年叶季壮受到反动派围追,正是赵家人将叶季壮藏到柴堆里才让他逃过一劫,得以继续开展革命斗争,而赵氏一族也在革命斗争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张培道与叶季壮的革命情谊

  张培道,广东新会人,早在1924年就回到家乡江门新会参加革命,并参加共产党。首先,在国共合作时期,他协助中共江会支部书记叶季壮(新中国的第一任外贸部长)改组国民党江门市党部,任宣传部部长。之后,他走遍新会13个乡,去组织农会和农民自卫军。张培道经常到农民夜校讲课,在江门群众大会也是经常发表演讲,宣传革命思想。他先后任新会县农民联合办事处宣传部主任,第三区农民协会指导员,江门工农商学四界联合会常委、宣传部部长,后来又中共江会支部书记。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失败后,又准备发动广州起义。张培道积极参加江门新会地区响应广州起义的五邑暴动。党组织两次派他到澳门出席广东省委召开的会议,叶季壮交给他带回五邑暴动计划,分工负责,他任肃反委员会主任。随着广州起义失败,五邑暴动也失败了。不少革命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到处是白色恐怖。张培道不得不经澳门去到香港,在太古船坞继续开展革命活动,接受中国香港支部书记邓发的直接领导。后因环境恶劣,无法继续在香港立足,经邓发书记批准,他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妻儿,乘货轮远涉重洋,1929年来到陌生的缅甸。张培道此后多年在缅甸从事进步活动,后来还参加了缅甸侨界的抗战工作。

  顺天里144号已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门市江海区滘头顺天里144号如今已经得到活化利用,旧貌换新颜,成为驰名远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鉴于该处百年老宅是中共早期卓越的“红管家”叶季壮走上革命道路、开展革命斗争的地方,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2019年11月,赵家大宅经过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被评为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江门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用好用活红色遗址,2022年江门市、区、街道投入近1000万元再对顺天里144号进行升级改造,增设了145号红色展播厅、五邑菁英展厅,更新144号展陈,改造建星公园广场,对沿线“三线”落地以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2023年5月,顺天里144号焕新后重新对外开放,为参观群众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视、可听、可读的红色精神食粮。室外部分是在原有建星公园进行改造升级建立的5000平方米的建联社区党建文化广场。其中引人注足留连的是江海英贤楷模展示区里,展示了广东工人运动领袖、滘北人张瑞成,中国海关工人运动领袖、外海人陈权,爱国开明绅士、外海人陈照薇,抗日英烈、外海人陈冠时和陈笑影,解放战争战斗英雄、礼乐人邓文钊和外海地下交通站长陈占勤等8位英雄人物的事迹。2020年,顺天里144号革命遗址被列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了当地干部的介绍,张培道后人张新民、寸迎新等频频点头,深感高兴深感欣慰。

  叶季壮“饮水思源”成佳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初期,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部长的叶季壮革命成功不忘本,革命成功不忘故人,对于在大革命时期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自己脱险的滘头乡华侨子弟赵廷献(又名赵慕韩)、赵廷谦、赵廷耀兄弟,他深表关切和牵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向他们伸出援手。史料记载:解放初期,在北京的叶季壮亲自写信给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提出对此前查封的《四邑平报》的赵家产业,“拟请转令江门市政府查明此事,如房屋机器尚存,即予发还原主,并酌量补助其损失。对于廷谦妻儿及廷耀等,则请在工作与生活上给他们以适当的照顾”,尽显叶季壮对赵氏家人的关爱与惦念,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为革命作出贡献的关怀和照顾。饮水思源,有情有义的共产党人叶季壮与赵家兄弟的生死之交、患难之情至今在侨乡被传为佳话。(江门市侨媒中心:黄柏军/摄影报道)

  图为张培道后人张新民(中)、寸迎新(左二)等参观顺天里144号革命遗址

  图为顺天里144号关于叶季壮革命事迹的陈列

  图为张新民教授(右)向有关部门签名赠送张培道回忆录《葵乡火种》

  来源:江门市侨媒中心

  编审:张兆伟

关于作者: helin

热门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